鼻烟和鼻烟壶的历史
这些小瓶子的作用例如俄罗斯的宫廷鼻烟壶是众所周知的,作为样品的这件则是来自北京清代宫廷的专为乾隆皇帝制做的。
很简单,做这些小瓶子是专门用来替代欧洲的鼻烟盒的。这件来自俄罗斯的精美的鼻烟盒画的是彼得大帝的女儿伊丽莎白皇后,制作于1761年,正是乾隆皇帝统治的中期。
同期欧洲的鼻烟盒和中国的鼻烟壶,最早都是出现在宫廷,它是社会地位的象征。然而,正是通过在十八世纪早期满族皇宫中使用鼻烟壶,才使得它在艺术上的有了改进,增加了使用功能以外的艺术品质,才被后来人视为艺术珍品
在亚洲潮湿的大气环境下,欧洲的鼻烟盒就显得不太适合了,它的尺寸大,有棱角,与空气接触后,破坏鼻烟的品质,因此需要一种容器,开口小,减少鼻烟与空气的接触,鼻烟壶的出现,成功的解决了这个难题
鼻烟壶的一个重要特性是小巧,易于携带,看这张十九世纪的图片,两个蒙古骑兵手里都拿着鼻烟壶,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
用于存放中药的药瓶,可能是最早的鼻烟壶的雏形。看下面这张图片,十九世纪的药瓶和十七世纪的药瓶没有区别,他们上面都标有药品的名称和功效,但是如果把盖子放上,就很容易被认为是鼻烟壶了。
同样可以想象的是,最早将鼻烟引入到东方的港口城市和首都的欧洲人,在意识到自己的烟盒受到限制后,引入了一些其他类型的容器,在此基础上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无论如何,创造和发展都是成功之母。鼻烟起源于美洲,到17世纪在欧洲作为奢侈物品的鼻烟已普遍使用。它从新大陆和欧洲传入中国的确切时间尚不清楚,但到16世纪晚期到17世纪,它已成为常规进口商品,图3a显示了17世纪建立的贸易路线。
下面这张图是来自罗伯特.浩私人收藏的一件装有中国本土鼻烟的玻璃容器,这件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玻璃容器里,装有深棕色的鼻烟粉末
早期的文献毫无疑问地证明,尽管吸烟在皇室以外广泛存在,但在宫廷里面是不允许的。鼻烟-一种粉末状的烟草,加入各种香料和香精,被吸入鼻腔,却没有被禁止,事实上,它是作为一种治疗的工具,被鼓励服用,它被认为可以治疗很多疾病,从普通感冒到头痛到各种胃病。
在最初的几年间,鼻烟壶是不被宫廷认同的,但是自从康熙皇帝接受了这种吸食鼻烟的行为,大臣们就开始转变方向,接受这种行为,吸鼻烟逐渐成为一种社交方式,同时也是一种身份的象征,吸食鼻烟在当时主要集中在北方地区,以北京为中心。对鼻烟壶兴趣的增加带动产量的增加,不仅给相关行业带来了意外之财,而且对当今的收藏家也是一种福音,这些小巧的艺术品,在很大方面反映出清代非凡的艺术成就。
莫斯和萨金特(Moss and Sargent)最近出版的在线出版物 《马拉科维奇的收藏》(Marakovic Collection)论述了鼻烟的质量和类型的作用,以及鼻烟壶的形状,材质,不透明度,特别是瓶口的大小。莫斯和萨金特认为,尽管这些因素可能会因审美和经济的原因有所不同,但是对鼻烟怎么储存和对味道的保存最好,是必须要考虑的。好的吸食鼻烟者对鼻烟壶的壶口,材料和装饰都有自己各自的见解。
鼻烟的来源各异,国产鼻烟主要来自山东,四川,广东,浙江和江苏,好的昂贵的鼻烟则来自西班牙,法国和苏格兰,其中最受推崇的是巴西鼻烟。
右侧瓶子的这瓶巴西鼻烟是来自香港杨达志(Yeung Tat Che)的收藏,年代大概在19世纪中期,有趣的是,和书中记载的神父Kilian Stumpf 在1714年向康熙皇帝进献48瓶名字为“tabaco de amostrinha”的鼻烟,是同一品牌的巴西鼻烟
在西方,对于吸鼻烟这个话题,似乎有同样比例的支持者和反对者,在美国,一位著名的支持者就是总统詹姆斯.麦迪逊的妻子多利.麦迪逊,在华盛顿吸鼻烟的阶层里,她是非常出名的,至今在维吉尼亚奥兰治市蒙特利埃的麦迪逊家庭农场还有一个刻有她名字首字母的大约1800年的银质鼻烟盒。
麦迪逊家族的一位密友曾经说过,多利的鼻烟盒好像有一种神奇的影响力,就像许多饥饿部落分享面包和盐一样,它似乎有着特别的保障。据《疯狂中国鼻烟壶》(Chinese Snuff Bottle Mania)一书中的艾尔莎.格里克曼(Elsa Glickman)说,在1812年战争期间,多利在白宫宴请客人时,是把鼻烟和冰激凌一起提供给客人的。
除了第一夫人,共和初期许多时髦的男女也吸食鼻烟。1761年,英国国王乔治三世的妻子夏洛特王后就是一个鼻烟的热衷者,虽然她是被艾伦.拉齐姆塑造成一个1761年可爱的王后形象,但是夏洛特在温莎城堡用了一整个房间来存放她的鼻烟和鼻烟盒,大家都称她为‘Snuffy’鼻烟一样的夏洛特。她的儿子乔治四世则根据一天中的特定时间来更换鼻烟,在他的每座宫殿里都有一间储藏鼻烟的房间
早在欧洲历史上,远在鼻烟在中国站稳脚跟之前,法国皇后,亨利二世的妻子凯瑟琳.德.美第奇就是鼻烟的忠实信徒,卡瑟琳对鼻烟能缓解她严重的头痛坚信不疑,于是她宣布称鼻烟为女王的药草。15世纪50年代的佛朗索瓦克鲁厄特还画了一副可爱的凯瑟琳的微型画。
凯瑟琳是由法国外交官兼学者的简.尼科特介绍认识鼻烟的。瑞典植物学家卡尔.林奈给烟草植物命名时,用了拉丁语尼科特的名字,尼古丁。这种烟草被认为与尼科特同名。由于凯瑟琳对鼻烟的认可,所以非常有助于鼻烟在法国贵族中的推广。
回到英国,另一份资料描述了1777年的遗嘱,遗嘱的主人是一位不那么显赫的但同样是鼻烟的爱好者,玛格丽特.汤普森夫人。她在遗嘱中嘱咐“要在她的尸体上放最好的苏格兰鼻烟”她的搬运工要戴上鼻烟颜色的海狸皮帽,而不是黑色的。搬运工们都要随身携带一盒上好的苏格兰鼻烟,边走边闻”。
教皇乌伯八世在16世纪30年代末曾被著名的巴洛克雕塑家吉安.洛伦佐.贝尼尼雕一大理石雕像的教皇,这位特殊的教皇是一位毫不掩饰的鼻烟批判家,他甚至禁止鼻烟在教堂里使用,并威胁要将包括牧师在内的鼻烟吸食者逐出教堂。据说他觉得打喷嚏的动作太接近于性的狂喜。
1643年,俄国沙皇马克尔一世禁止烟草销售,并对抽烟者处以割掉鼻子的惩罚,这显然是一种威慑。
欧洲的探险家和商人,特别是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把烟草的种植扩展到他们帝国的各个角落。一些资料显示,16世纪最后25年,几乎完全为了吸烟,西班牙将进口的烟草引入菲律宾,后来从菲律宾传到了日本,韩国,最后到达中国。。
正如欧洲的鼻烟吸食者主要是那些达官显贵,中国也是如此,在17世纪出,鼻烟虽然没有在中国流行起来,但到17世纪末它已经开始在皇家引起高度重视,似乎可以肯定的是,在康熙皇帝统治后期,
鼻烟已经在宫廷大受欢迎。这幅画显示的是康熙皇帝是一位身着官服的资深政治家。
早在1684年,康熙皇帝第一次南巡,这在当时的清政府是一件大事,在到达南京的时候,有两位耶稣会的神父进献了一些礼物给康熙皇帝,其中就有鼻烟。顺便提一下,这两位神父就是十年前被乌伯八世逐出教会的牧师。康熙皇帝兑他们下令说,“我们收到了你们的礼物,但是这些礼物即使在你们国家也很少见到,除了鼻烟,我把其它的礼物都赐回给你们”。就这样康熙皇帝留下鼻烟,其它礼物都退回给了他们。
康熙皇帝还将鼻烟和鼻烟壶作为礼物分发给那些有功之臣。1703和1705年都有详细记载。虽然作为康熙皇帝的继任者雍正皇帝没有这种详细记载,但是他的确写过有关烟草的文章,并谴责了吸烟的负面影响。
乾隆皇帝生前叫人制作的大量艺术品都有很好的记载,其中鼻烟壶的制作规模很大。1774年,法国耶稣会牧师阿米奥特(Amiot)发表的一篇文章指出,当时在中国吸食鼻烟主要集中在北京地区。
后来大量证据表明,这种习惯在20年内在整个大清王朝迅速蔓延。从18世纪90年代起,鼻烟和鼻烟壶在西方旅行作家的作品中被大量提及。
这张图是被著名艺术家威廉.亚历山大(William Alexander)展示的是英国第一位驻华使节麦卡特尼勋爵(Lord Macartney)1793年第一次与皇帝会面。后来在他关于中国人的著作中说道:‘他们吸食鼻烟,但是数量很少主要是巴西的,不是英国人经常使用的那种鼻烟,甚至还不如我们英国的君主夫人夏洛特。
到了19世纪中期,鼻烟在中国已经到处可见,学者和商人阶层取代宫廷达官显贵成为重要的消费群体,平民群体的介入,导致了对鼻烟壶需求的大幅提高,鼻烟壶被大规模生产,景德镇加快了烧窑的速度,成千上万的鼻烟壶被生产出来。到清朝末年,鼻烟壶最终完成了它的使命。